厄尔尼诺或影响长江流域 住建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5-06-01 22:11:35 来源:央广网 小 中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长江中游到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汛情较重,在雨势最为猛烈的广东,很多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在汕尾海丰县通往城区的公路全部被淹没,积水最深处超过1.5米。受暴雨影响,湖南省郴州、株洲、永州等地突发洪涝滑坡等灾害,很多村民被困。在广西桂林永福县12小时降雨量高达300毫米,暴雨导致流经县城的西江、洛清江等河流超出警戒水位4米以上,县城23处居民区被淹。
而在邻国印度则是另一番景象:过去一周的酷热已经造成1800人丧生,最近一周以来,高温天气持续在印度肆虐,首都新德里的最高气温逼进46摄氏度,东南部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甚至达到48摄氏度。当地官员说,死者中有很多是老人,死因多为脱水或者中暑,印度气象局网站公布的报告显示,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邦总体仍面临高温威胁,灾害管理部门提醒民众多饮水、外出时采取防暑措施,中暑后及时就医。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最近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连日来遭受罕见暴风雨袭击,不少地区已经成为“水乡泽国”。大雨所引发的洪水将当地的11条主干道淹没,数千辆汽车被泡在水上。当地8万多户居民失去了宫殿,就连电视台的直播也一度受到影响。由于德州境内的河湖数量较多,连日来的暴雨已造成多处河湖口岸决堤,肆虐的洪水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席卷了周边地区。约有400户房屋被水淹没。
上述发生在全球不同地方的灾难全都源于我们接下来所要关注的“厄尔尼诺”。目前,全球多国已经发出厄尔尼诺事件的预警。有分析甚至认为,这轮厄尔尼诺是“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真的是这样么?这轮厄尔尼诺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后来,在科学上这个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从2014年5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整整一年,媒体报道,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的说法,源头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这所大学的学者阿克塞尔·蒂默曼认为,这次厄尔尼诺的强度可能堪比1997年至1998年的那轮。但是,更具权威的美国气候预测中心此前表示,目前“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至秋季,将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并不会出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像巴西的干旱,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干旱等,就是对厄尔尼诺的最显著的响应。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江南地区一带也表现出了对厄尔尼诺的响应。前期四月到五月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到五成。
提到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多人可能记忆犹新,当时,那轮厄尔尼诺导致我国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持续暴雨。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引发的灾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也做出判断,认为可能有较强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引发较强的灾情,但是不会出现1997到1998年那样的情况。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家团:今年的年景总体偏差,可能有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从1951年到2013年这60多年中,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发生了13次厄尔尼诺现象,13次的厄尔尼诺想象中有10次跟我们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发生的区域性洪水有关系。
既然厄尔尼诺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目前,长江流域的水情如何?防汛部门准备情况如何?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局长程海云:从目前到6月上旬,长江流域估计还有三次比较明显的降雨,目前为止,长江所有大型骨干水库的调度都要在汛前降到汛限水位,三峡水库也是在按照我们的调度,预计在6月10日削弱到汛限水位,所谓降到汛限水位就是所有的这些水库都要把水放掉,迎接后边有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厄尔尼诺来了,同时也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带来更多的降雨,防汛部门要应对大江大河可能发生的灾情。目前的防汛工作还有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涝,为什么城市内涝成为防汛的难点?现在又有何破解的尝试?
“城市看海”,是网友对内涝的雅称,最早兴起于2012年,好几年过去,年年有城市看海,对于我国城市内涝的现状,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家团:城市的外洪内涝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2012、2013、2014这三年有一个统计,平均每年100多个城市受到外洪内涝的威胁,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问题是非常突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在去年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一语道破:
陈政高:现在确有一些城市只重视面子,不重视里子,只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认为地下不出政绩,基础设施不出政绩,尤其不产生经济效益。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知道问题出在哪了,那就改吧,为了改善城市中内涝严重、水资源紧张等问题,目前全国有16个试点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这样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6个城市中,武汉是其一,武汉也是最早一拨“看海”城市之一,目前武汉建设海绵城市的投资规模超过百亿:
长江防总秘书长、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好多城市看海,武汉也发生过,中国的城市在过去建设中对于现在这样的发展估计不足,像武汉市正在研究城市的深排水,为什么要深排水,因为浅层已经不太好做了,浅层已经是一些建筑物构筑物了,还有地铁,一些管线。只能做一些深排,比如说在汉口、武昌分片做地下很深的主排水,然后引到里面,排出去。
排水管道的建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前天刚刚结束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住建部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争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当地积蓄、渗透,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恢复、人工工程等办法留住雨水。要推进区域整体治理。不仅要划定区域,更要明确区域内的径流控制要求。借鉴国外做法,研究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在筹集资金方式上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社会多渠道筹资。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当前,社会资本十分充足,企业热情很高,应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记者满朝旭)